語音播報
4月18日,國家植物園在北京正式揭牌,幾代植物學家的夙愿終于實現。
國家植物園代表了國家植物科學研究和遷地保護的最高水平,是保育瀕危植物的“諾亞方舟”和戰略植物資源的儲備庫,也是國家生態文明的象征。
國家植物園與普通的植物園和公園有何根本區別?什么是遷地保護?其作為戰略植物資源儲備庫有何重要意義?未來面臨哪些挑戰?《中國科學報》日前專訪了國家植物園研究員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所長汪小全。
《中國科學報》:國家植物園與普通的植物園和公園的根本區別在哪里?
汪小全:國家植物園由國家批準設立,與普通的植物園不同,更不是公園。它的核心功能是植物科學研究、引種馴化和遷地保護,它的社會服務功能建立在學術研究功能基礎上。
國家植物園的定位是國家植物科學研究和交流中心、戰略植物資源儲備庫、瀕危植物的遷地保護基地以及植物科學傳播中心,雄厚的科研實力是國家植物園的堅強支撐。
脫離了科學研究,我們就缺乏植物引種栽培技術、植物資源發掘能力等,也無法制定科學合理的保護措施,遷地保護就會盲目,科學普及也成了無源之水。脫離了科學研究,國家植物園就與普通公園沒有區別了。
《中國科學報》:在當前背景下設立國家植物園有何重要意義?
汪小全: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,在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和鄉村振興等重大戰略背景下,設立國家植物園非常及時,這開啟了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,是我國履行《生物多樣性公約》的又一重大舉措,與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完美互補。
國家植物園的設立,是對我國宏觀植物科學研究的重大支持和推動,對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植物資源科學利用具有深遠影響,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關鍵一步。
《中國科學報》:什么是遷地保護?
汪小全:很多人認為遷地保護就是簡單的引種,把植物從一個地方挖來栽培到植物園或在植物園進行種子繁殖,這其實是一種誤解。如果說廣義的遷地保護包括引種、瀕危植物遷地保護、建立種質資源庫等。引種往往只保護了一個物種的少數幾個個體,并未將該物種的遺傳多樣性保留下來。引種的目的是植物資源儲備和發掘利用,同時支撐植物科學研究、植物多樣性展示和科學傳播等。
遷地保護主要是針對瀕危植物開展的,必須注重保護成效,要盡可能地保護其遺傳多樣性、重要性狀的多樣性,為其復壯和資源利用奠定基礎。
我認為未來的遷地保護,首先必須對瀕危物種的生物學特性和致瀕機制進行深入研究,并在保護遺傳學或保護基因組學研究基礎上進行科學保護。
《中國科學報》:國家植物園將如何實現引種和遷地保護目標?
汪小全:國家植物園將對標世界頂級植物園,比如英國邱園,計劃收集三北地區鄉土植物、北溫帶代表性植物、全球不同地理區域的代表植物及珍稀瀕危植物3萬種以上,其中包括利用溫室和冷室分別引種的熱帶及高山植物。
收集3萬種以上植物這一目標并不是數量上的簡單翻倍。我們在引種時,要特別注重野生植物的多樣性、物種的類群代表性和地域代表性。對珍稀瀕危植物開展遷地保護時,必須采取科學的取樣策略,提高保護成效。此外,我們擬建設植物種質資源庫,為國家植物資源安全提供保障。
另外我們將盡快推動植物標本館二期建設,計劃收藏五大洲代表性植物標本500萬份,覆蓋中國100%的科、95%的屬。
雖然標本館二期的規劃建設有望在近期完成,但采集和收集標本還需要較長時間,這是一個中長期的計劃。我國在標本采集方面比歐美發達國家起步晚,不能為了實現目標純粹地拼速度、拼數量,要通過精準采集和精準交換,實現中國的植物多樣性全覆蓋,并充分代表全球植物的多樣性。
《中國科學報》:國家植物園作為國家戰略植物資源儲備庫有何重要意義?
汪小全:國家植物園除了是瀕危植物的“諾亞方舟”,還是重要的國家戰略生物資源儲備庫,通過廣泛引種和資源收集,在活植物物種數量和種質資源(包括種子、離體組織、DNA等)儲備上達到領先水平,大力支撐生態文明建設、資源植物研發、大農業育種和鄉村振興,同時助力科學傳播,培養青少年對大自然的熱愛、培養未來的植物學人才。
《中國科學報》:為什么要建設植物種質資源庫?
汪小全: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,目前我國很多農產品依賴進口,比如大豆、飼草等,如果不加強種質資源的收集、研究和保護,就可能在基本生存問題上被“卡脖子”,這將給國家可持續發展帶來重要影響。
另外,我國科技事業發展要堅持“四個面向”,其中“面向人民生命健康”首先就是要有健康的生態環境和健康的食物。植物種質資源庫建設是保障糧食安全、助力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等戰略的重要舉措。
植物種質資源庫不僅要涵蓋重要資源植物和瀕危植物,更要覆蓋代表植物多樣性、未來在大農業發展上有重要價值的種質資源。
《中國科學報》:國家植物園的建設還面臨哪些挑戰?
汪小全:要建設世界一流的國家植物園,首先必須對國家植物園有正確的定位和認識,要有穩定的支持和經費投入,不能把國家植物園當成公園去管理,不能盲目追求游客量等。其次,植物科學研究水平,特別是宏觀植物學研究水平要達到世界一流。雖然近年來我國植物科學研究發展迅速,但有些方面與發達國家仍存在一定差距。
此外,還需要大力加強對植物物種多樣性的研究和認識。我國的植物物種多樣性極為豐富,但研究起步較晚,植物的采集收集歷史也較短,很多基礎性研究工作還遠沒有做完。雖然《中國植物志》已經出版,但其中很多物種的界定不夠自然,對很多物種的基本生物學特性缺乏了解,如果這些基礎問題搞不清楚,談何超越?
但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做前沿科學,做這些基礎性研究的年輕人越來越少。我們通過改革考評體系,保留了比較強大的基礎研究隊伍,如果這些基礎研究隊伍后繼無人,將會帶來很大問題。
《中國科學報》:國家植物園建設對生物多樣性保護有什么重要意義?
汪小全:生物多樣性保護主要包括兩個方面,一個是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支撐的就地保護,另一個是以國家植物園體系支撐的遷地保護。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的結合,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上實現了完美的互補和全覆蓋,為國家植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提供了重要保障。
《中國科學報》:如何通過國家植物園提高公民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認識和參與度?
汪小全:國家植物園還有一個重要功能,那就是科學傳播。很多野生植物都生長在人煙稀少的地方,通過國家植物園,人們能近距離接觸大自然,了解生物多樣性,充分認識它們的重要性,加入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隊伍中。同時,我們還要充分利用植物大數據助力科學傳播。例如,我們基于海量的植物圖像信息,通過智能學習研發的花伴侶APP極大地促進了公眾對植物的認識,用戶逾千萬。
另外,通過國家植物園對資源植物的研究,我們還能發掘更多高附加值的資源植物并示范推廣,助力鄉村振興。老百姓有了更高的收入和更美好的生活,也會更加愛護這些植物,保護大自然。
© 1996 -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-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
地址: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:100864
電話: 86 10 68597114(總機) 86 10 68597289(總值班室)
編輯部郵箱:casweb@cashq.ac.cn
© 1996 -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-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
地址: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:100864
電話: 86 10 68597114(總機) 86 10 68597289(總值班室)
編輯部郵箱:casweb@cashq.ac.cn
© 1996 -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
京ICP備05002857號-1
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
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
地址: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路52號 郵編:100864
電話:86 10 68597114(總機)
86 10 68597289(總值班室)
編輯部郵箱:casweb@cashq.ac.cn